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黨史
分享

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“長征一號”

楊晨

2025年08月11日08:24    來源:學習時報222

青島波光瀲灩的海面上,一艘黑色水滴線型的核潛艇靜靜停靠著。它是我國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——“長征一號”艇。

20世紀50年代,為打破帝國主義的核訛詐、核威脅,我國開始考慮發展核潛艇。1958年6月27日,主抓原子彈、導彈工作的聶榮臻向中央秘密呈報了《關於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》,很快獲得中央批准。這份絕密報告,拉開了我國研制核潛艇的序幕。

核潛艇集高精尖於一身,面對蘇聯的技術封鎖,毛澤東堅定地指出:“核潛艇,一萬年也要搞出來!”留蘇歸來的彭士祿和曾參與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的黃旭華等一批專家,挑起了開拓核潛艇事業的重任。

核潛艇是什麼樣子的?這是擺在科研人員面前的首要問題。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,研制人員就從國外浩瀚的報刊裡尋找有關核潛艇的隻言片語,憑著這種大海撈針的方式,拼出了核潛艇的總體布局,然而拼出來的核潛艇設計圖誰也不敢肯定靠不靠譜。一次偶然的機會,他們得到了兩個從國外帶回來的核潛艇模型玩具,大家如獲至寶,將玩具拆解分裝了一次又一次。結果驚喜地發現,裡面密密麻麻的設備竟與他們一半靠零散資料、一半靠想象推演出的設計圖基本一致,大家高興極了,也更加堅定了研制的信心。

研制核潛艇要運用各種復雜、高難度的運算公式和數字模型,但當時科研人員連計算器都沒有,他們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爭分奪秒地計算,最終算出了首艘核潛艇的幾萬個數據。類似這樣的困難和挑戰不勝枚舉,但是參與科研的人員始終以“一萬年太久,隻爭朝夕”的堅定信念摸索前行,逐一攻克了核潛艇最為關鍵的各項技術,僅用十幾年時間就迎來了勝利的曙光。

1968年11月,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潛艇開工建造,1970年12月26日下水。1974年8月1日,中央軍委發布命令,將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命名為“長征一號”,舷號401,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,並舉行了庄嚴的軍旗授予儀式。從此,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,人民海軍進入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。

服役期間,“長征一號”艇先后參加了一系列試驗試航和重大演習任務,多次接待軍內外首長視察和外軍將帥參觀,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核潛艇指揮、業務干部,多次被上級評為軍事訓練和裝備管理先進單位。2003年,縱橫海疆29載的“長征一號”核潛艇光榮退役,經去核化處理,於2016年10月駐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。

隨著海軍裝備的發展,更為先進的核潛艇陸續建成服役。但在人民海軍裝備現代化建設的歷程中,“長征一號”艇始終具有標志性的意義。它猶如一盞明燈,折射出無數科研人員披荊斬棘、為國“深潛”的身影,照亮了“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”的錚錚誓言,昭示著人民海軍裝備定將不斷創新發展,在遠海大洋犁出一道道壯美航跡!

(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供稿)

(責編:劉圓圓、萬鵬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